中药是中医的关键构成部分,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想要充分发挥中药的作用,促进病情的好转就应当了解正确服用中药的时间以及方法。
中药之所以能针对病情进行治疗是因为各种药物都具备一定的特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以及毒性等内容。
四气: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称之为四性,能够反映药物对人体寒热变化以及阴阳盛衰的作用倾向,是阐释药物作用的关键理论依据。五味:是指药物的味道,主要包括酸、甘、辛、苦以及咸这五种味道,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五味不仅反映了药物的味道,也高度概括了药物的作用。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指的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的趋向性,四气、五味都会影响到药物的升降浮沉。归经:归经即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可以对某部位进行特殊治疗,所以归经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毒性: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古人将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及毒副作用,而当代将毒性看作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损害及不良影响。
医生只有了解中药的药性才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药方,而患者只有掌握正确服用中药的时间以及方法才能够充分发挥中药的作用。
服用中药的最佳时间段
汤剂的服用时间 一般情况下,中药煎煮两次,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二次服用。两次服用时间需相隔四至六个小时。可以根据病情适量增减服药次数。其次,需要根据患病部位明确是饭前服用还是饭后服用。此外,为了避免食物对药性的影响,一般需空腹服用,也可半空腹服用。
空腹服用 空腹服用药物指的是在早晨胃肠道当中都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服药,这样可有效避免药物与食物相混合,有利于胃肠道快速吸收药物,从而充分发挥药效。驱虫药、攻积导滞药以及峻下逐水药比较适合早晨空腹服用。
饭前服用 饭前胃肠道比较空虚,所以在饭前服用药物可以让药物快速进入到小肠当中并被小肠消化吸收。适合饭前服用的中药有滋补药、泻下通便药、治疗胃肠病的药以及治疗虚症的药。
饭后服用 有些药物适合在饭后服用,这是因为饭后胃肠道当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服药之后,药物会和食物混合在一起,有利于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所以治疗外感疾病、治疗头面部疾病、治疗心肺病的中药适合在饭后半小时后服用,而消食健胃药以及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的药物需要在饭后一小时左右服用。
睡前服用 在睡前服用药物可以顺应人体生理规律,充分发挥药物作用。比较适合在睡前服用的药物:睡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内服用安神药有利于安眠;睡前服用缓下剂有利于清晨排便;睡前服用涩精止遗中药有利于缓解梦遗滑精的症状。
中药的正确服用方法
服用方法影响着中药的药效,所以应该科学服用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首先,除了医生规定的冷热服之外,一般汤剂都需要温服,这是因为温热的汤剂更接近人体的体温,更容易被吸收。但是,一些解表药物需要热服,且在服用药物之后还需要盖好被子或者是饮用热粥,从而帮助出汗。
治疗热症或解救中毒的药物需要寒服或冷服,以便能更快解毒;治疗寒症的汤剂需要热服。若患者属于真热假寒情况,需要寒药温服,但若是真寒假热,需要热药凉服。
此外,如果患者存在昏迷或者是神志不清等情况,无法自主口服汤药就需要通过鼻饲给药的方式服药。内服丸、散剂的服用方法:一般需要利用温水送服内服丸以及散剂等剂型的中药,但欲下行入肾的需要利用淡盐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