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且致死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化疗是晚期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其中铂类药物最常用。很多证据表明,在新辅助治疗中,铂类用于HER2阳性复发及转移性的一线治疗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BRCA突变中都有积极的疗效,但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一直未达成国内共识,导致铂类药物使用受限,而未能发挥它最大的优势。
为此,今年2月,《中华肿瘤杂志》 发表《铂类药物晚期乳腺癌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共识深入探讨了晚期乳腺癌中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全周期管理需合理化疗
晚期乳腺癌包括局部晚期乳腺癌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前者通常指肿瘤最大径>5 cm或侵犯周围皮肤和肌肉,伴或不伴有腋窝淋巴结融合、内乳淋巴结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侵犯的乳腺癌;后者是指乳腺癌出现远处组织和脏器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肺和骨等。共识指出,4%~6%的乳腺癌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已存在远处转移,其5年生存率约为20%。即使乳腺癌被早期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仍有30%~50%的患者最终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因此,合理应用化疗药物对晚期乳腺癌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至关重要。
铂类在晚期乳腺癌化疗中应用最广泛
铂类药物对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抗瘤活性,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可与肿瘤细胞内的DNA 结合阻止DNA的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产生抗瘤作用。自1978年第一代铂类药物顺铂上市至今,为了提高抗肿瘤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以及降低耐药性的发生,铂类药物的新药开发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化疗药物,对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多种铂类药物已相继被研发并应用于临床,相比于一代的顺铂,卡铂、奈达铂等二代铂类药物具有“等效、低毒”的特点,洛铂、奥沙利铂等三代铂类药物更具有“高效、低毒、不交叉耐药”的特点。
铂类药物在晚期乳腺癌化疗中应用广泛,贯穿其新辅助治疗和晚期治疗。在常用化疗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铂类药物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共识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根据晚期乳腺的分子分型以及不同治疗阶段分别进行深入探讨,主要包括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以及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挽救治疗。
用途一 新辅助治疗 增加手术机会
共识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主要针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治疗的目的主要为缩小肿瘤,降低临床分期,增加手术机会,评估药物疗效,指导患者后续治疗的选择。
1、对于HER2阳性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应以抗HER2靶向治疗为基础,含铂方案(紫杉类和铂类药物联合HER2单靶或双靶向治疗)可作为推荐方案。
2、对于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除了推荐使用蒽环、紫杉类方案以外,可以选择含铂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但由于缺乏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数据,目前尚不推荐含铂方案作为优选方案。
3、对于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除了推荐使用蒽环、紫杉类方案以外,可以选择含铂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但由于缺乏随机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数据,目前尚不推荐含铂方案作为优选方案。
用途二 挽救化疗 控制疾病进展
晚期乳腺癌的挽救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治疗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一般情况、分子分型、既往治疗情况(疗效、毒性、耐受性)、肿瘤负荷等方面的因素。
共识指出,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其分子分型通常倾向于TNBC,故在BRCA基因突变型乳腺癌的晚期化疗中可应用铂类药物作为一线治疗方案。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RAP)作为DNA损伤的感受器,在DNA断裂后被激活,参与肿瘤细胞的DNA单链损伤修复。PARP抑制剂(PARPi)通过抑制PARP酶活性和增加PARP-DNA复合物的形成,导致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障碍并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故对BRCA突变型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但关于PARP抑制剂与铂类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结果尚未统一观点,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另外,共识对铂类药物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做了详细的阐述,主要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多种新型铂类药物的开发使其部分不良反应得以减轻,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共识列举了不同铂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1、HER2阳性的复发及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应以紫杉类联合靶向治疗为基础,增加铂类药物的方案也可作为优选方案之一。
2、目前HER2阴性乳腺癌一线化疗药物以蒽环类、紫杉类药物为主,化疗方案包括单药序贯化疗或联合化疗。铂类药物在HER2阴性乳腺癌中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对于既往蒽环类和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患者,含铂方案可作为其解救化疗的选择之一,特别是对于TNBC患者。
3、在BRCA基因突变型乳腺癌的晚期化疗中,优先推荐应用含铂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关于PARP抑制剂与铂类药物联合方案有待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