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贯穿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在《中国科学报》以及葛均波院士在“两会”上均对目前国内大规模、高速度创办医学院及高校挂牌圈地收获附属医院表示担忧。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现象,是因为大办医学院、圈地附属医院这个“香饽饽”能带来“双赢”: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是论文高产区,占有人才、科研项目及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比例大,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易产生成果。医学院有附属医院,学生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医院可借此提高身价,提升声誉,对外开展活动、申请科研经费、发表论文等“含金量”加大;院校方挂牌,授予“教授、研究生导师”头衔成本低廉……双方皆大欢喜。
更为严重的是,原先是重点大学院校办医,现已发展到二三流大学院校甚至师范学院也加入到成立医学院的行列。各地高校挂牌争抢附属医院,“一女多嫁”“一夫多妻”十分普遍,有的附属医院数量多达30~50余家,数量之多创世界之最。另一方面,许多医院被圈为附属医院后,医院领导层对医学教学不懂或一知半解,缺乏临床教学和带教经验,对教学质控和管理监管知之甚少。个别导师每年招收10~20位研究生,连学生名字都叫不出,最后数十人集体答辩,全数通过。所以,关键的临床实习阶段和研究生科研等,在正规附属医院与“圈地”而成附属医院培养的质量截然不同,全凭“运气”了。
据我了解,每年某医学系共招50人,本地1所市级医院为其唯一直属附院,近又挂牌非直属附院至少4所,其中一所医院扩充妇产科学硕士生导师20余名,擦边球挂靠博士生导师2名,若再加上挂牌的其他3所医院,以及直属附院,硕士生导师几乎是每年招生学生之总和。其他内、外、儿科等众多临床或基础医学也均从这50名医学生中招收研究生,还有可能外单位学生报考(一般这种大学少有人去报名)。师多生少,如此导师泛滥也是“国内领先”“世界少有”。
附属医院“被圈地”是为了“双赢”,大学院校也必将分封附属医院不少“教授”“副教授”以取悦附院(实际最多称“兼职教授”),所以现实又是“教授满街走”“导师满天飞”,可医学生、研究生的真正质量则是“你知我知”“天晓得”。
上述乱象对照习总书记在“两会”上的讲话,有些大学院校,各种附属医院和医务人员不感到汗颜吗?要纠正和改观这些乱象,建议教育部、卫健委等部门,从严批准创办医学院,提高附属医院准入资格,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严格培养合格执业医生,因为名师、严格才能出高徒,才能造就高质量的医学专家;要严把硕士、博士生学位点、导师资格和质量水平的确认,对研究生的选拔、指导、科研、结题、论文答辩、选送、后续发挥作用等均应严格管理和报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医学教育和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