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王林辉教授,这是一篇关于泌尿外科国民医生的专访文章。”
从住院医师到泌尿外科主任;从初学者到肾癌领域的大家;从肾癌的开创手术,到微创手术,再到如今的“微微创”手术,31载光阴赋予王林辉教授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是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王林辉教授
患者获益是关键,让手术创伤小点再小点
沧海桑田故人在,披荆斩棘破大浪。自毕业至长海医院工作,王林辉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精彩而富足的近三十年时光,“这些年的医院和科室巨变,在我看来如平地起高楼一般。”
从十几个学科、几百张床位,到如今四十多个学科、三千多张床位,长海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泌尿外科也如是。“我刚进科时科里医生只有7名、床位也只有19张,每周10台左右手术,当时确实‘轻松’多了。”王林辉回忆说,而当前泌尿外科床位有150张,专业医生多达70余名,一年手术量6000多台。微创手术及高难度开放手术的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外科技能培训室的设立等一系列变化,无不是长海医院泌尿外科发展的坚实步伐,也展示着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让手术创伤小点,再小点,让患者获益大点,再大点。”这是从业31年来外科医生王林辉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和不断改进创新,王林辉也越来越接近这一目标。
据王林辉介绍,微创手术包括两方面,既有经人体自然腔道(如尿道等)进行的手术,也有单孔或多孔的腔镜手术。时至今日,腔镜手术逐渐实现了从多孔到单孔的转变。单孔腹腔镜手术开口时,会尽量取脐周部位,术后疤痕“隐形”,脐部还更加美观。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又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它使得复杂手术简单化,降低了手术风险,为患者带来福音。
“微创的普及力度和技术水平在多年来有了飞速发展,现在的微创手术比例已达95%左右,这也意味着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很多。”
近年来,王林辉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将普通腹腔镜、3D腹腔镜、单孔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融合应用于肾癌的外科治疗,并在国内首创3项肾癌经脐单孔腹腔镜新术式,实现了肾癌手术的“微微创”,让患者获益更大。
一切为了患者,灵感源于努力的方向
“医学不仅是对患者的挽救,更有对家庭和社会的考虑,愈加学习医学,愈加敬畏生命。”
“在肾癌治疗中,要为每一位肾癌患者寻找保肾的可能性”,这是王林辉多年来坚持的信念。他对此也做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如在国内首次将“吲哚菁绿荧光近红外线技术”应用于机器人腹腔镜分支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并率先提出了肾脏深度降温方法;建立中晚期肾癌综合治疗新体系等等。这些成就的背后,王林辉坦言,灵感来自努力的方向,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竭尽所能为患者消除病痛。
传统意义上,提到外科,几乎所有人的印象都是外科医生更偏重开刀,偏爱手术治疗。但王林辉却打破了这样的刻板印象。
“我认为患者寻医问诊,不是来找我手术的,确切而言是来索寻健康的。而健康,并不只是靠手术来获得,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王林辉把门诊患者按照实际需求分成三类:有问题需要开刀的;没问题不需要开刀的;其他医院说要开刀而未必需要的。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这体现着王林辉坚决把握手术适应症的原则。例如有的病情,开刀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带来创伤和风险,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则显得物美价廉效果佳。
基于一切为患者考虑的出发点,对于肾脏肿瘤需手术的患者,王林辉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患者更大程度获益。“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无比重要,不能随便舍去。失去一个肾脏,那之后将面临很高的风险系数,比如复发、结石、肾脏损伤等,生活质量也会大不如前,因此要尽可能保肾。”
经过多年实践和积累,王林辉总结出完备的保肾原则:一是肿瘤要切干净;二是保留足够多功能的肾脏,倘若肾脏已经潜力耗尽,保肾不仅收效甚微,反而会导致高血压等副作用;三是保障整个手术期的安全、可靠,充分评估风险,对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做好充分预案,做到个体化精准治疗。
手术之外,王林辉还带领团队,就如何保护肾功能,避免并发症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研究。如今,长海医院泌尿外科80%以上肾脏肿瘤患者都能实现安全保肾。
助力学科发展,要用30余年临床经验写一本书
尽管在肾癌诊疗和外科手术方面,国内泌尿外科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但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泌尿外科医生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治疗水平不高。”王林辉指出了挑战的关键所在。比肩世界权威,却仅限于国内三甲医院和少部分泌尿外科医生,对于更广大医生群体,其技术和经验不一定达标,因而广泛开展医生继续教育,以研讨会、学习班、网课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生诊治水平,更多患者才能得到更好治疗。“这也是我们心中所想,责任所在。”王林辉说。
具体到肾癌治疗层面的挑战,合理应用靶向药物是其中之一。靶向药物近些年来逐渐流行,的确起到了延长寿命的作用,但其成本高,皮疹、乏力等副作用也较明显,还带来了生活质量恶化的问题。王林辉针对这种情况,对多种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反应展开研究,希望建立一套计算系统,以每个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特点等综合决定用药种类和方式,实现科学筛选、科学用药。
不手术保肾则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早发现、早诊断的基础上,不动手术实现患者无瘤生存,是无数泌尿外科医生的期待愿景。医工结合研究为其带来了可能性,充分考虑临床医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工科的先进技术,以微波治疗、射频治疗、冷冻治疗等先进物理方法,精准定位,消灭早期肿瘤,缩短住院时间,为患者带来福祉。王林辉感慨,“不得不说,医疗进步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而肾癌预防层面,应对挑战的关键在于体检和科普。
肾癌不是遗传病,但却显示出家族性,定期体检对有肾癌家族史者而言格外重要。肥胖也是肾癌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肾脏周围变形脂肪细胞和肾癌发生相关。一些肾功能差者也易罹患肾癌。肾癌一般没有早期症状,也无法检验肿瘤指标,因而很难发现,只有靠定期体检才能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科普宣传举足轻重。以科普带动体检,实现早期预防,让患者越治越少而非越治越多,是国家健康战略的重要目标。“推广科普和体检,投入在早期,节省了大量治疗中的医保资金,同时患者痛苦减少,治疗效果好,医疗费用也大幅下降,家庭和社会负担都减轻。”
路远行则至,事难做必成。小到肾癌防治,大到泌尿外科事业的发展,“健康中国2030”的实现,每前进一步势必要克服重重困难,需要每一位泌尿外科医师的共同努力。王林辉毫不藏私,未来他想把三十余年肾脏肿瘤手术的经验教训、肿瘤的发展、手术技巧、术后随访、辅助治疗等撰写成书,供同行及青年医生讨论学习,“我还想多带带年轻人,搭建起科室间交互平台,让他们在临床及科研上取得长足进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爱外科医师健康,让阴雨天气不再难挨
伦·赖特曾说,“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却没说,高明外科医生的眼睛、心以及手在30余年后会怎样?
外科手术是一项强度很高的高重复性工作,长此以往,医生会因长期保持同一姿势而身体不适。“到了阴雨天气,手腕、指关节这些部位都痛得很厉害。”王林辉就因长期观看腹腔镜手术屏幕而做了眼疾手术,更遇到了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小关节僵硬等问题,这让他十分担心青年医生的身心健康。
“现在医生压力太大,医教研、开会等,几乎都是5+2,白+黑模式,再加上手术日时大量手术带来的损耗,身心状况堪忧。”
一台长达17个小时的手术让王林辉至今印象深刻。一位因动脉瘤切除单侧肾的患者再发另一侧肾脏动脉瘤,十分复杂,王林辉联合血管外科医生,先后进行了取肾,血管分离,切动脉瘤,嫁接血管,重建解剖结构,肾脏再种植,最终大获成功。即使有患者成功获救的喜悦感,也无法忽略17个小时工作带来的疲惫感。
此外,手术设备如腹腔镜,电刀等产生的烟雾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及活体病毒,被医生大量吸入,造成呼吸系统损伤,影响健康。“关爱患者更应关爱医生,绿色手术应该是未来的革命方向。”操作器械设计时也要考虑到降低疲劳感、减少关节肌肉损伤、保护眼睛等因素。以奥林巴斯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公司已经在对医护人员的防护上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绿色手术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合理的手术室规划和先进的医疗设备的引入,在手术烟雾防护、视觉系统保护、降低劳动损伤三大方面,减轻医师在手术中的负担,同时为患者提供一个非常安全、安心的手术环境,这是为患者负责,也是为医护健康保驾护航。
正值医师节来临之际,王林辉呼吁要关爱医师健康:“医生神圣而伟大,成长历程也很艰辛,希望全国的同仁们都能尊重自己、关爱自己,这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家庭负责。”
-
敢于打破学科发展的“天花板”,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溶取栓中心”成立
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宋箐)“站在顶峰的人,该如何继续前行?当自己成为了顶峰,想要超越顶峰,就要超越自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简称“十院”)脑卒中临床救治中心(卒中中心)连续5年静脉溶栓量位于全市第一, DNT(患者抵达医院至溶栓的时间)中位数30分...
2022-08-05 -
【重磅】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广东医师学术大会即将召开!
2022年8月19日 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节日 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广东省医师协会 将于2022年8月18日 以线上加线下的形式 举办2022年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 暨广东医师学术大会 大会旨在...
2022-08-03 -
靶向免疫革新肝癌治疗理念 中国首部肝细胞癌新辅助及转化治疗专家共识发布
2022 年7月30日,中国第一部《肝细胞癌新辅助及转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共识由中国医促会肝脏肿瘤分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MDT专家协作组发起,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共同起草。共识全面回顾了肝癌治疗的现状和...
2022-07-31 -
言心知远,互鉴未来——中欧慢病综合管理高峰论坛邀您相聚云端
7月10日14:00-17:00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高润霖院士 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主席 Kausik Ray教授 领衔的“ 言心知远,互鉴未来——中欧慢病综合管理高峰论坛”即将召开。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李建军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纪立农教授 、复旦...
2022-07-10 -
直播预告丨心脏性猝死综合防治项目系列研讨会——心力衰竭和猝死
7月10日15:00-16:00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杨进刚教授 主持的 心脏性猝死综合防治项目系列研讨会——心力衰竭和猝死 即将召开。本次直播邀请到了北京医院 杨杰孚教授 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黄德嘉教授 。 近年心脏性猝死(SCD)事件频见报端引发社会关注,面对SCD逐年增...
2022-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