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战疫日记 | 打破科室限制,只为多救一人

时间:2023-01-10 22:14来源:北京协和医院宣传科 作者:陈明雁、干玎竹

2022年12月以来,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北京协和医院打破“专病专科专治”传统模式,手术科室病房也相继投入到新冠重症患者的救治中。为了保障医疗救治和病人安全,医院建立了内科与外科科间协作模式,内科专家团队负责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院级专家组对全院新冠患者救治工作进行会诊巡诊,各CU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为危重症患者保驾护航,全院一盘棋共同为危重症患者铸造生命之舟。

 

知重负重 外科全力收治新冠重症患者


伴随着疫情高峰和季节性因素,新冠感染合并基础病的患者日渐增多,床位成为最宝贵的资源。在新冠重症高峰来临之时,基本外科、泌尿外科率先收治,血管外科、心外科等各手术科室积极跟进,迄今已收治新冠重症患者200余例。


    12月26日这一天,泌尿外科就从急诊分流收治了7位重型、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者,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他们有的严重喘憋、指氧饱和度80%不到,有的心率每分钟140多次,有的咳出了血痰……泌尿外科迅速从手术团队中抽调3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组成新冠治疗团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罗金梅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投入新冠重症患者救治。患者人数持续增加,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纪志刚主任干脆带领科室核心组在医院住下,许多不值班的医护人员也主动留院、参与抢救。大家都只有一个想法:多一个人多一份力,多为患者争取一秒钟时间。


截屏2023-01-10 下午10.18.34.png 

▲泌尿外科主任纪志刚(右一)、副主任张玉石(右三)带领团队查房

 

在与病毒战斗的第一线,党员、干部职工及“五生”都铆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外科学硕士杨森是新冠治疗团队医师之一。他今年研三,正在准备博士生入学考试,12月26日是考前报名、整理送审材料的环节。他的计划一下被打乱,是参与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工作,还是为自己的前途抓紧冲刺?


杨森想起了我国第一位女院士林巧稚。林巧稚在报考协和医学院时,曾因帮助一位急病患者而延误了考试。一百年后的今天,杨森也作出了相似的选择。这一周,他都住在了科里,守着患者。“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患者更需要我。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好起来,这种快乐无与伦比,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医者的担当与百年协和的传承。”

 

团队作战 以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共克时艰


2022年12月中旬,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相继感染,新冠患者又集中涌向医院,医院运行压力骤增。但一个人会倒下,一个团队不会,“早日返岗”是所有医护的共同心声。


主任、护士长每天都会在群里询问:“明天能返岗的有哪些人?”逐渐康复的同事们在群里纷纷回复,“我阳康啦!”“我可以归队!”看到大家积极主动地响应,领导心里充满了底气。“我们每天排一次班,一直保持着80%的在岗率。上班时经常听到医生护士此起彼伏的咳嗽声,缓过来后又马上照护患者。我们很心疼大家,但我们都知道,多开一张床就能多救一个人,所以没有一个人退缩、抱怨。


重症医学科(ICU)被称为新冠危重症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体外膜肺氧合(ECMO)、呼吸机、监护仪、鼻饲泵、输液泵等各种设备连接着患者的生命线,“只需要10分钟,我们就可以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收治以及各种管路的接通,靠的正是专业团队”。连续几周,ICU的床位使用率都是100%,一位患者见好转到了普通病房,马上就收治一位新的危重症患者。在他们的精心治疗下,截至1月7日,已经有20位患者相继拔管脱机,转回普通病房。

 

截屏2023-01-10 下午10.23.21.png

▲为患者使用ECMO机器代替心肺功能

 

截屏2023-01-10 下午10.18.48.png

▲帮助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

 

下午17时,基本外科主任张太平、重症医学科主任隆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彭敏副主任医师带领基本外科团队和重症医学科团队进入病房。“老先生,今天感觉怎么样?”“小伙子,有空多给妈妈拍拍背。从下往上,避开脊柱,有弹性地连着拍。你看,拍到位时血氧饱和度立刻上来,都100%了。”“这位阿姨趴得很标准,奖励小红花。其他床的阿姨都看过来,学习一下!”主任们一边查房,一边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指导。打破科间限制,组织内外科共同查房,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手术科室病房里出现。

 


  

除了内外科共同查房,医院还有一系列举措保障全院重症救治同质化。41名专家组成了新冠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承担着全院会诊、指导工作;14位来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内科的资深医师承担手术病房共同主任,一对一负责相应病区肺炎患者诊疗方案制定,指导治疗抢救,确保规范治疗。“基本外科收治了近50位新冠重症患者,已有5位顺利出院了,内科老师教得真好。”“等我下门诊经常5点多了,但外科住院医、主治医们齐刷刷地都还在。一起晚查房后,他们还要继续留下来完善医嘱、书写病历,特别靠谱。这两周虽然累,但是心里非常有劲儿!”


入院时昏迷或喘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患者,经过几天的治疗都逐渐恢复,有的甚至可以坐起来或下地缓慢行走。他们开口后,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和心疼,“感谢协和救了我的命”“你们太辛苦了,一天都没有休息”“大夫护士日日夜夜在病房,嗓子一直哑着”“你们多保重,还要救更多人呢”……祛疫未竟,征衣不解,全体协和人坚定不移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不畏艰辛、勇毅坚守,相信曙光就在眼前。

 

文字/干玎竹 陈明雁

审核/翁习生 张太平 隆云 周炯 纪志刚 翁利 马琳

图片/孙良

编辑/干玎竹

主编/陈明雁   

监制/吴沛新


责任编辑:海燕
收藏
点赞
相关文章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孩子?大脖子“仔仔”重获新生

    “孩子现在终于可以自己吃奶了,头也可以活动了,还学会翻身了,谢谢医生救了孩子的命!”3月7日,是仔仔来医院拆线的日子,不满半岁的她,刚刚从鬼门关里爬出来。“大夫,您看,孩子现在吃奶没问题,转头很灵活,还学会翻身了”,妈妈高兴地分享宝宝get的新技能...

    2023-03-20
  • 我学者在仿生超分子胶体马达研究中获新进展:新型游动纳米机器人可望助力临床精准诊疗

    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贺强、吴英杰团队在仿生超分子胶体马达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创新性地运用生物分子马达的能量转化,提出了纳米尺度旋转生物分子马达协同驱动细胞尺度超分子胶体马达的构筑新方法,印证了由生物分子机器驱动更大尺度机器的可...

    2023-03-13
  • 架起优抚对象就医“新桥梁”——莆田九十五医院拥军优抚保障落在实处

    3月7日,在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的九十五医院,莆田边检站两名民警正接受温馨医疗服务。 近年来,莆田九十五医院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门诊挂号、取药、缴费、检查、住院优先服务,遇急难重症患者一律先诊疗后付费,走心走实拓展延...

    2023-03-09
  • 四川省肿瘤医院获双授牌,筑牢巴蜀之地肿瘤防治网

    如何在山川秀美、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省筑牢肿瘤防治的网络,辐射西南甚至西北地区的肿瘤防治? 3月4日~5日, 第五届天府肿瘤国际论坛 给出答案。该会议 以 “肿瘤诊疗 重在规范” 为主题, 由四川省抗癌协会主办,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

    2023-03-04
  • 男子一肠两癌,湘雅专家用两种NOSES术式,保肛保肠除癌无切口

    医师报讯 (通讯员 陈杰 李虎 )近日,同时患有升结肠癌与低位直肠癌的扶先生在湘雅医院老年外科接受 了NOSESⅠ式和NOSES Ⅷ式的双NOSES微微创手术,术后一周,扶先生就快速康复出院。据了解,该“双原发肠癌双NOSES手术”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老年外科主任兼结直肠肿瘤...

    2023-03-04
发表评论
用户名: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