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为提高公众对乳腺癌的关注程度,科普乳腺癌诊疗相关知识,“Love 2 U”晚期乳腺癌科普教育活动在北京召开。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孙强教授、卫生部北京医院张永强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国红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康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青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蒋宏传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频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卫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樊英教授等一线乳腺癌领域专家共同出席和探讨了晚期乳腺癌治疗策略发展及延长患者长期生存之道。
目前,我国晚期乳腺癌的形势依然严峻。2015年中国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约 30.4万例,其中约3%~10%的妇女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即使是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仅20%,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年。
“晚期乳腺癌目前虽难以治愈,但可通过优化治疗模式、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来帮助晚期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徐兵河教授致辞强调。
治疗策略不断优化,促进管理模式向“慢病”变迁
在乳腺癌领域,激素受体阳性(HR+)乳腺癌患者约占65%,其中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晚期患者占绝大多数(核实这个数字,或者将晚期患者约占乳腺癌患者的5-10%改为晚期患者占绝大多数)。但回顾该领域40年间的发展历程,前30年间该领域尤其是HR+/HER2-的晚期患者,一般多以化疗和内分泌单药治疗为主。
近十年来,从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到如今的靶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各种治疗手段不断涌现更迭,尤其治疗策略从“单一”到“联合”的优化,带来了国内晚期乳腺癌治疗格局的改变和管理模式的变迁,使患者从联合治疗中获益不断,生存期得以大幅延长,使得乳腺癌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治、可控的慢病。
“在如今的精准治疗时代下,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与依从性管理稳步提升,已成为实施癌症慢病化管理的标杆性领域。”张永强教授指出,“尤其是对于过去缺乏有效治疗方案晚期患者而言,对治疗策略进行优化与更新,是提升其预后的关键所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在于改善患者生存期的获益,临床上已经逐渐接受将乳腺癌作为‘慢性病’管理的理念,并且基于这一理念,提出了与‘慢性病’治疗目标更为一致的‘晚期乳腺癌全程管理治疗模式’。”
李青教授表示,过去,HR+的患者多是选择化疗,而内分泌治疗因为疗效慢,只有当患者疾病进展缓慢时才会选择使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的出现,让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面对晚期HR+患者,我们首选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这样患者不仅能活得更长,还能活得更好。
靶向创新带来巨变,推进晚期患者的生存获益
内分泌治疗因其兼具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是HR+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耐药问题仍是临床的主要挑战。近年来,随着晚期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不断突破,很多新型药物相继出现,其中包括多种可以逆转或延迟内分泌耐药的CDK4/6抑制剂,进一步推进了内分泌治疗临床获益,也推进了内分泌耐药人群的临床获益。
“临床证实,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具有较内分泌单药更佳的缩瘤效果,更高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更长的疾病控制时间,为HR+/ 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延迟至化疗时间,正逐渐改变国内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模式。在最新版发布的《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0版)》中,也将这一联合治疗方案推荐为HR+/ 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以及二线的标准治疗方案。”张永强教授介绍说。
“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能解决患者问题,控制住疾病发展。”康骅教授分享了一例83岁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案例。该患者因年纪大以及对自身健康状况不够敏感,因胸水而呼吸困难时才到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乳腺癌。考虑到患者年纪大不宜手术,康骅教授他们给患者进行了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患者服药2个周期后,症状很快得以减轻,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像这类患者,如果是HR+,过去只能进行单纯内分泌治疗,效果与如今相比差得多。
期待治疗可及提升,惠及更多患者
如果说药物不断创新及治疗策略的不断优化,为晚期乳腺癌的长期生存带来了可能性,那么提升治疗药物可及性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为助力癌症患者健康水平的提升,专家们呼吁提高高质量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并助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到2022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3.3%的目标早日实现。
-
第十五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年会暨全国美容皮肤科学大会今日开幕
由李恒进、李若瑜、赖维、朱学骏、高兴华、孙建方、涂平、王宝玺、项蕾红教授主编的五部专著 《皮肤病学》《皮肤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课程》《中国皮肤性病图鉴》《皮肤科临床病理诊断荟萃》《简明皮肤科诊疗手册》正式发布 尊敬的各位皮肤科同道,大家好! 第十五届...
2021-02-19 -
66岁大伯肺里咳出一朵“蘑菇” 竟是美国人在鸡窝中找到的罕见菌种!
本文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周华 江晨 66岁嘉兴人吴先生(化名)退休前从事皮革作业,被不明原因咯血折磨了快5年。他咳脓痰、痰中带血、呼吸急促、持续胸痛,1.68米的身高,人消瘦到只有80斤。这几年,他辗转各大医院求医,症状不仅未能缓解,反倒愈发严...
2020-12-07 -
异烟肼原发耐药的肘关节结核
本文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王晓辉 毕红霞 病例介绍 主诉:男性,36岁,因“发现左肘部肿块9月”入院。 现病史:9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肘鹰嘴附近肿块,大小约1×1cm,凸出皮面,质中、边界清楚、无触痛,皮肤表面正常,左肘关节屈曲、背伸功能略有受限,病前无外伤...
2020-12-07 -
北京大学转化医学论坛公众教育直播预告(4)郭丽君:CT正常就能排除冠心病吗;孙丽杰:血栓能预防吗;童素梅:护理—医疗安全的支柱
冠脉CT一般可以比较准确的判断冠脉的狭窄程度及病变的性质。 但如果冠脉CT的结果完全是正常的,也不能除外冠脉痉挛和微血管病变。 另外,有些时候,还有一些检查手段,如血管内超声,OCT等,可以判断。 直播时间: 2020年11月12日 10:00-11:00 嘉宾:郭丽君 北京大学第三医...
2020-11-11 -
北京大学转化医学论坛公众教育直播预告(3)凌云鹏:小切口也可做大手术;冯新恒:情绪不好也能引起心脏病;祖凌云:冠心病是一种代谢病
直播内容: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小切口手术是手术创伤更小,却对手术技巧要求更高。小切口手术缩短了传统冠脉搭桥术的手术时间和监护时间,使患者早苏醒、早下地、早出院,减少费用,这是高水平心脏外科的标志。 直播时间: 2020年11月11日...
20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