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为促进全国食管癌权威专家与多学科医生共同探索、交流,开展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推广冰提高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水平,提升我国食管癌综合诊疗水平进入新的阶段,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成立了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由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担任主任委员,专委会的成立吸纳了来自全国超过70所医院的包括内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病理科等学科的临床医生以及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学者。
为何全球一半食管癌在中国?
近年来,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中西方在高发癌种及高致死癌种上具有显著差异。
以我国高发、特发的消化道肿瘤——食管癌为例,我国每年新发约24.6万例,死亡约18.8万例。根据2018 GLOBOCAN数据预估,中国食管癌发病及死亡均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轮值理事长、消化道肿瘤防治工作委员会主委、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表示,
对于中国食管癌的治疗现状,沈琳教授表示,目前,我国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20%,在食管癌免疫治疗问世之前,可以说在治疗手段和生存改善上,数十年来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隐匿,筛查难度大,导致7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大、手段有限且患者预后差。对于早期患者来说,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获得根治,而晚期患者因肿瘤负荷高,往往已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食管癌专委会顾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学研究室主任柯杨教授认为:“与西方国家高发的食管腺癌不同,在中国九成以上患者都是食管鳞癌,鳞癌与腺癌之间的差异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同为食管癌,但却是两种疾病,而且中国食管癌是多因素影响下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
针对“中国特色”食管鳞癌,我们怎么办?
对于中国食管癌的治疗现状,沈琳教授表示,目前,我国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20%,数十年来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其中的原因,除外中国的食管癌在发病人群、高危因素及病理类型上都具有“中国特色”;另一方面,是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隐匿,筛查难度大,导致7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大、手段有限且患者预后差。对于早期患者来说,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获得根治,而晚期患者因肿瘤负荷高,往往已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提到在食管鳞癌的免疫治疗发展,不得不提2019年,全球首个食管癌免疫治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在美国的获批上市。更令人欣喜的是,距离美国获批仅1年不到的时间,2020年6月该药物用于二线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就正式在中国获批。对比过去的标准化疗方案,帕博利珠单抗使PD-L1阳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翻了一番,死亡风险降低62%,达到一年以上生存的患者是化疗组的三倍。在治疗疗效、长期生存获益和安全性方面,帕博利珠单抗都显著优于过往标准治疗,且在中国人群疗效更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食管癌专委会顾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樊青霞教授介绍:“免疫治疗是目前食管鳞癌治疗上让我们看到曙光的第一个药物,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也是几十年来首个在食管癌二线治疗成功的药物,对长期从事食管癌内科治疗的医生来说倍感鼓舞。同时,免疫治疗在病人免疫状况较好、肿瘤负荷较大时疗效可能更为明显,将其用于一线治疗甚至更早阶段,可能会让更多食管癌患者从中获益。”
值得期待的是,在即将到来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上,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食管癌一线治疗的试验阳性结果即将公布。这将是全球首个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一线食管癌治疗中对比化疗方案的临床试验。
对于该项试验,沈琳教授补充道:“我们都对帕博利珠单抗在一线有更好的疗效充满期待,因为初治患者的免疫环境更利于免疫治疗。作为这个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我可以告诉大家即将公布的一线治疗研究结果非常好,有望改写食管癌治疗格局。”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合力提升多中心研究水平
作为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首任轮值理事长,沈琳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还面临很多困境,从国家层面来讲,对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基础分子特征等基础研究投入非常大,同时现阶段获得的数据对临床诊疗贡献很大。作为专业委员会未来的任务,要积极整合资源,不断呼吁社会各界为食管癌临床问题的研究,提供帮助和支持。因为只有把所有资源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推动我们国家肿瘤的临床研究发展,才能改变临床实践。
同时,在临床研究中能够精准筛选优势人群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创新药物广泛的精准覆盖这些患者,是改善食管癌治疗水平于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之一。因此,沈琳教授呼吁,应该通过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来提高药物的可及性,例如通过国家医保切实惠及中国食管癌患者,“对于像帕博利珠单抗这样选择人群精准的免疫治疗,对于医保增加的负担有限,而它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从药物评价的指标来说也具有绝对的优势,并且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能够获得的生存改善是极为显著的”。
尽管中国食管癌起点较低,但专家们表示,中国在学术研究、诊疗水平和患者生存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改善潜力。尤其是随着免疫治疗的出现,食管癌治疗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与此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以中国专家为主导的世界级大型多中心临床试验越来越多,相信不仅是中国食管癌治疗格局即将迎来巨大变革,也有望帮助全球所有的食管癌患者,而这个目标也需要更多食管癌专家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
引进王洪武名医工作室和呼吸介入及肿瘤微创治疗中心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着力打造呼吸介入和肿瘤微创治疗高地
春日江南,姹紫嫣红。 4月11日,“东南第一丛林”天宁寺附近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来福音:国际国内知名呼吸介入和肿瘤微创治疗专家王洪武名医工作室揭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何小茜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病中心主任王洪武教授一起为名医工作室...
2021-04-12 -
当呼吸慢病遇到新冠疫情
...
2021-04-09 -
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最新专家共识出台 推动青少年近视管理行业规范
3月30日,全国数十位顶尖眼视光专家齐聚昆明,解读最新版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专家共识。该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成员撰写,全球领先的视光企业依视路组织发起推广和教育工作,旨在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科研发现,对角膜塑形镜验配流程进行规范,...
2021-04-06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
(以下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原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委监督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双随机、一公开”的工作部署要求,我委组织制定了2020年国家...
2021-04-06 -
中医药振兴 | 永续中医药好故事 议库沙龙促发展
中医药振兴发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讲中医药的故事要讲什么?中医药何时才能有量身定制的评价体系?中医药发展政策很多是否都已落地?中医药能否进入寻常百姓家……4月2日,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中医药主题赛颁奖典礼及中医药主题沙龙暨中国网议库第...
2021-04-02
